十月初一寒衣節快到了,就聊聊紙錢吧!
紙錢,又稱冥幣、楮錢等,是祭祀神鬼的祭品。紙錢起源雖晚,但被民眾接受後,就成為喪葬、祭祀儀禮中較為典型的『明器』,歷千年至今而不衰竭。
紙錢的使用有瘞埋在土、懸掛在木、拋擲在水、焚燒在火、升空在天等方式。其中,瘞埋從最早的貨幣殉葬一直都不曾斷絕。
唐·張籍《北邙行·薤露》有『寒食家家送紙錢,鴟鳶作窠銜上樹。』可見,懸掛在樹上也是常用的。『親始死被髮持瓶甕,慟哭水濱,擲銅錢紙錢於水,汲歸浴屍謂之買水,否則鄰里以為不孝。』則是拋擲在水的做法。『墓廬』,是遊魂和野鬼棲息之地。為了慰藉亡魂,無論是宗教場所,還是民間祭祀都有紙錢的習慣。
無論在道教大型超度法會還是日常代善信燒送,一般都會焚化紙錢和元寶。不過,在道教信仰中焚化的紙錢和元寶,專門有神仙來管理,還有一大幫『神伕力士』搬運。這些『神伕力士』聽令於玄壇,做搬運工作,雖然也算『仙』,但是品級較低,和生活在有道之鄉的大眾一樣都在積功累德,勤奮修行。
說到這裡,很多人便將這些聽令於玄壇、做搬運工作的『神伕力士』當成了傳說中好像很厲害卻從沒有見過的『陰兵』,或者說是道教宮觀或者道長的『兵馬』。雖然很類似,但是有所不同,這些搬運值錢和元寶的『神伕力士』一般只聽命於威靈感應天尊『城隍尊神』。
那麼,這些『神伕力士』是怎麼來的呢?
據道經記載,這些『神伕力士』,生前勇猛,歿後剛強。曾為英雄好漢,力舉百均;今作搬運冥夫,錢推萬貫。也就是說,這些『神伕力士』生前勇猛、剛強的英雄好漢及立功樹德之人,百年之後,魂人地府幽冥,主宰地府之神,以他們在世之時的人格魅力為標準,也要請他們做地府冥吏,因此地府的判官、將軍、元帥、使者、獄卒、神夫等多為剛正不阿、品行端正、立功樹德之士擔任,由城隍派遣。
在這些『神伕力士』中,有大家比較熟悉的趙大、錢二、張三、李四等冥吏,皆在城隍案下,聽令於玄壇,做搬運工作。當然,『神伕力士』們效忠於城隍爺,不僅在超度的時候幫忙搬運紙錢和元寶,而且在送替身、還受生債中也擔有要職。所以,我們平時張口閉口喊的「張三」、「李四」,說不定就是效忠於城隍爺的冥吏。因人人都來自於道,尊道貴德是我們本分,所以平時儘量少起外號,尊重別人自然獲福。
說起『神伕力士』和『兵馬』等事,就不得不說道教祭祀官將了。畢竟,在道教超度過程中,用到『兵馬』和『力士』的地方有很多,所以在超度時,有些地區的道觀也行祭將科儀,主要目的當然是要祭祀官將,使其有氣力幹活。在搬運紙錢前,當然也少不了祭將,這裡指的是祭祀『神伕力士』。
因為這些『神伕力士』和人一般都在修行,還沒有超凡入聖,在祭祀過程中多會設三獻、祭酒等。『具筵設醴召神夫,清點無殊姓字呼。滿酌方樽同暢飲,欣然運遞人幽都。』所以,很多宮觀和信眾家中焚化紙錢和元寶時,都會祭酒和準備祭品,懂的人主要是犒勞『神伕力士』,但大多數人都在祭祖。試想,到底要不要犒勞一下呢?
《神伕力士科儀》指出,幽冥異趣,理固無殊。人鬼分途,事原相若。觀夫肩挑揹負,陽世多受役之儔;應知車載夫擡,陰司有承差之輩。在道教法事活動過程中,焚香化表誦持仙經,禮請神吏臨壇,將所有紙錢元寶封條,然後交付給亡者,並要求其他餓鬼窮魂不得爭搶。
至於如何處置就看需求了。比如燒給祖宗亡人、無祀孤魂等等,根據道長所寫的文牒,交付曹官們隨願應化。
by-王道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