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心經
《般若波羅蜜經》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經典,屬於大乘佛教的般若經系統。其名稱中的「般若 … (繼續閱讀)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 是一部經典的佛教經文,主要與大勢至菩薩(也稱為大勢至菩 … (繼續閱讀)
還在怨恨因緣果報?因緣與果報的奧妙你窺見了嗎?以下從古流傳的醒世故事分享與你了解,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。
空觀、止觀和內觀
空觀、止觀和內觀,三個概念裡都有個「觀」字。「觀」的意思就是看。看就是直接用眼看,不假借過度的思維、推理以及邏輯等。
在無明的中心點一盞燈
不管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小孩,
他不是你痛苦的因,
你關於他的認為是你痛苦的因。
走在八正道的安穩道路上
1
佛陀的八正道,
是一條安全而安穩的心靈之道。
踏上它,你的心不會遇上煩惱,不會遇上煩惱的因;
不會遇上痛苦,不會遇上痛苦的因。
把握一個字“明”
如果你不想把修行搞的那麼複雜的話,把握一個字即可。這個字便是“明”。明,就是當下清清楚楚地了知,時刻清清楚楚地了知,無論到哪裡,無論做什麼。
“明”這一個字,便是真懺悔,便是真行善。如果你能時刻明,你必將是越來越善,越來越柔軟,越來越光明的。
向佛陀學習,保持不八卦
八卦是頭腦的一種飲食,但那是糟糕的飲食。當頭腦去八卦,是它去食用無聊之食。食用那種食品所帶來的結果是,使你陷入在很深的無明、散亂或空虛之中。頭腦吸食八卦之食,一旦它停下來就會變得非常無聊;為了避免這種無聊,它會再次八卦,吸食更多的無聊之食。八卦就像吸毒,長期八卦,它會使你的頭腦變得越來越無明,越來越散亂,越來越虛弱,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八卦毒品。
修行路上的提醒
1
在修行的路途中,
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在哪裡、你所遇到的情況是什麼
覺醒前後
覺醒前後有什麼不同?
一滴水看大海和大海看一滴水。
百種觀想,無常最為第一
佛開教門,第一先講無常。何以故?無常為凡夫外道,諸佛菩薩,皆共知也。無常是佛門,欲入佛門,先觀無常。能深觀無常,便入如來室。
無常者有深淺二義。淺者,只見無常,不見諸法無我、空、寂靜涅槃;深者,由無常之見,而見諸法無我,諸法空相,由是而入諸佛知見。
我沒有任何神通
我是個沒有任何神通的人,因為我不需要神通。
我不需要知道過去、未來,我沒有宿命通;我不需要到哪裡去,我沒有神足通;我不需看到我眼前之外的,我沒有天眼通;我不需聽到我聽不到的,我沒有天耳通;心外沒有別人,我沒他心通;不見實有煩惱,我沒漏盡通。
一種現象發生在你身上
疾病是一種現象發生在你身上,不管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現象,它只是一種現象。這樣那樣的現象,病理學家、醫生或你自己,也許會給出各種不同的病名,但你應該知道,那只是一種現象加上標籤。
慈悲和智慧
§
世上慈悲的師父有兩種,一是母親式的,一是父親式的。
修行人應該追求什麼
如果我們不習慣清淨的環境,還沒有重視解脫的話,那表明我們還放不下自己心裏所追求的這些世間的東西。你可以回去繼續追求,但是當死亡到來的那天,無論你怎樣處理你喜歡的事物,無論你怎樣追求你想要的東西,你還是延長不了你的生命。
解悟、開悟和證悟
解悟屬於語言般若,開悟屬於觀照般若,證悟屬於實相般若。解悟是名、相、分別的結果,開悟是正智的體現,證悟是對如如的直接見證。
事 業
菩薩做事業和眾生不同。眾生做事業,喜歡往大、往高、往利多、往被更多的人知道、有更多關注的地方去。
正定的問題
問:什麼是正定?正定有出入嗎?四禪八定是正定嗎?
只叫你無事
棒或呵,或蓋或揭,或講或說,諸佛諸祖,禪師菩薩,千經萬論千方百計千言萬語,究竟要讓我們幹什麼?
無求無著,入道之心
問:我如何能識得本心呢?是持咒,還是念經,還是打坐?
本心者,人皆有之,非自己修,非自己造,晶瑩皎潔,天真自然。我們日也用,月也用,晝也用,夜也用,之所以不識,只因心時時向外緣求也。若能息了向外緣求心,假以時日,不識此心也怪焉。
心智成熟
1
當你在生活中做錯了事或犯了點錯,
你希望別人如何對你?安慰,理解,寬容,對吧?
那麼,當別人也在生活中犯了點錯或做錯了事,
也那樣對待他(她)。
痛苦這件事兒
佛學在痛苦這件事上,
如果頭腦想問為什麼,警惕它;
如果它試圖給你一個答案,警惕它。
溫水煮青蛙
“溫水煮蛙”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,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,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。一個安逸的環境中,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,最終導致消沉、放縱和墮落。由於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,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,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。
禪宗師父的教學
§
某一面向,我喜歡禪宗師父的教學手段,因為他們的教法是最簡單直接的。
修行路上的幾個問題
一、發願
實際上你是不需要發願的,當你痛苦到極至,你不得不發願:決心出離痛苦,登上極樂的彼岸。在痛苦的極點,願發你,而不用你發願。真正的發願不是一種有意行為,而是一種不得不的被動行為。當發願是有意的,它基本來自頭腦。願有兩種:一是從上面來的,二是從下面來的。
老天生我時,我也生了它
1
並不是一切為我而存在,
也不是我為一切而存在,
而是,貌似有個我,貌似有個存在,
它們在夢中相待。
瞭解如何修法,出家與否並不重要
若你了解法,就應照著修行,不一定要出家,雖然那是修行的理想形式。真的想修行就必須出離迷妄的世間,放棄家庭與財產,進入森林,這是理想的修行方式。
但用無心,直了成佛
一切眾生,本來無心。於無心中,妄計有心,隨起生死,流浪諸有,生多苦惱,無有暫歇。大眾但能識了無心,直取直用,當下成佛,不待因緣時節。
誰能帶走我的快樂?
生命是高貴或是低賤、貧窮或是富有、在無盡的生死中是沉是浮,都由自己的業力安排。
一把空椅子
一把空椅子是我的老師,自始至終它安靜無語;它永遠安靜的待在那兒,等待有人坐上它——
人一生的問題,究其實質,都是自心和自心的問題,不存在心和外物的問題,因為心外無物,心外無世界。從眾生至諸佛,一生都在自心和自心打著交道,只是有的知,有的不知,也因此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早上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,心想我今天身口意所作的一切一定不可偏離正法,我要能夠利益他人,並不斷擴大此發心。
修行法門萬千,若論禪宗,不干道理,不涉枝葉。宗門第一事,尅期求證,直取無我。證得無我,方謂入門。此後才曰修行。
在覺知的修行中,
有些人認為“定”的修行是不重要的。
就因為我們一直在自身以外尋找圓滿,才使我們痛苦。我們要尋找的不是完美,而是心靈的自在。